Brand Story
十竹斋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,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版画艺术的成就,开创了世界美术史彩色印刷里程碑。
“十竹斋”本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(1621--1644)胡正言的室名。胡正言筑室南京鸡笼山侧,庭院种竹十余竿,故名其室曰“十竹斋”。而后胡正言潜心经营水印木刻,并完成了《十竹斋书画谱》与《十竹斋笺谱》两部闻名于世的画谱。
1627年,胡正言主持印刷《十竹斋书画谱》。至崇祯六年(1627)将全套《十竹斋书画谱》完成。画谱属于画册性质,兼有收录名画讲授画法供人们鉴赏和临摹的功能。分为《书画谱》、《墨华谱》、《果谱》、《翎毛谱》、《兰谱》、《竹谱》、《梅谱》、《石谱》等八大类,收入他本人的绘画作品和复制古人及明代的名作30家。每谱中大约有40幅左右的画,每幅都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词和诗,总共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。
1644年,胡正言主持印刷的另一部书是《十竹斋笺谱》,大约在《十竹斋书画谱》的印刷工作即将完成时,即开始了《笺谱》的刻版,于崇祯甲申年(公元1644年)全部完成刻印工作。《笺谱》比《书画谱》更为精致艳丽,受到了很高的评价。值得一提的是胡正言在《笺谱》的印刷中,使用了他首创的“拱花”印刷技术,这也是印刷史上的不朽作品。这一技术是中国印刷术的又一发明,给印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迄今还常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。
1960年前后,江苏的版画家们开始了对水印木刻的探究,成立了“南京十竹斋水印木刻研究室”,介绍、保存十竹斋艺术,为复兴木版水印技艺起到了积极作用。1962年江苏省文化局恢复老字号十竹斋,1965年移交南京市,“文革”时期被迫停业,1987年元旦于南京太平南路复业,成立了十竹斋艺术研究部和研究学会,举办了十竹斋水印木版及年画、书画展览,组织了海内外十竹斋研究专家50余人,召开了十竹斋360周年专题研讨会,编印了画册和研究文集,对十竹斋文物和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。许多文人学者、海内外专家都曾对十竹斋水印艺术进行研究,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城规。
1934年,二十世纪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。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痛惜西方印刷术冲击下传统技艺的衰退,遂协力出资抢救和保护中国传统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。鲁迅先生于1934年找到唯一的明刊本《十竹斋笺谱》,委托荣宝斋翻刻印制。该工程集结了当时众多能工巧匠,历时7年才告完工。翻刻十分成功,荣宝斋木版水印的技艺也藉此有幸得以艰难的留存。
在南京十竹斋,有着一份关于恢复水印木刻的“五年计划”。其中包括资料、木刻板的收集整理,十竹斋雕版技法、技艺的恢复和传承,以及与艺术院校联合开办十竹斋雕版木刻技法研修班,培养后继人才,并建立水印木刻产品的开发创新制作和销售全面经营机制等。
《十竹斋书画谱》及《十竹斋笺谱》自问世以来被多次印刷远销海内外,并深刻影响着国内外的版画艺术发展。
《十竹斋书画谱》与《十竹斋笺谱》的重要成就及名扬内外的名声使得“十竹斋”成为了代表胡正言的水印木刻技术的标志。随着“十竹斋”的饾版彩印技术影响的扩大,以及历代文化人士对十竹斋画谱的复刻,“十竹斋”在大众中逐渐形成品牌形象,成为版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品牌。